亞健康包括焦慮和抑郁兩大種。
焦慮:表現為煩躁、不安、易怒、恐慌,可能伴有失眠、噩夢等癥狀。
抑郁:表現為悲觀、冷漠、無望、無助、孤獨、空虛、輕率等。
亞健康的軀體癥狀
持續的或難以恢復的疲勞;睡眠障礙;頭痛、頭昏、眩暈;肌肉、關節疼痛,腰酸背痛、肩頸部疼痛;代謝紊亂;消化功能紊亂,食欲不好,腹脹、腹瀉、便秘等癥狀。
在你的定義里“過勞死”應該是什么?累死?過度勞累而死亡?是的,“過勞死”最簡單的解釋就是超過勞動強度而致死。袁云娥指出,目前過勞死已經不僅僅發生在體力勞動者身上,腦力勞動者已經成了過勞死的主要受害者。在我國,30到50歲青壯年過勞死現象日益突出,每年有上百萬中國人因此離開人世。有人甚至認為過勞死是白領殺手,它謀殺的主要就是社會精英分子。
研究發現,“過勞死”的前五位直接死因是:冠心病、主動脈瘤、心瓣膜病、心肌病和腦出血。過勞死與一般猝死幾乎沒什么不同,但它隱蔽性較強,先兆不明顯。發生過勞死的人在突然死亡前往往處于亞健康狀態。如今,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已正式將引發過勞死的罪魁———亞健康命名為“慢性疲勞綜合征”,而亞健康人群無疑正是“過勞死”的預備軍。
亞健康和過勞死是如何發生的
袁云娥指出,社會變革與激烈競爭,各種矛盾、利益沖突,超常的壓力帶來的身體緊張狀態,個人要求過高帶來的心理壓力,無節制地享受物質生活,生活無規律,熬夜、吸煙、酗酒、缺少運動、戶外活動少等不良的生活方式,飲食不均衡帶來的“營養代謝紊亂”加劇,自然環境遭到嚴重破壞、人的生活環境受到污染、生存條件惡化……這一切,使現代人尤其是白領階層面臨著亞健康的威脅。但這些人在醫院進行化驗或者影像檢查時,往往找不到病因所在。
亞健康狀態容易導致癌癥、心腦血管疾病等,如惡性腫瘤、高血壓和冠心病等;而亞健康的突然暴發,往往就會引發我們所說的過勞死。
逃脫亞健康包圍
袁云娥指出,健康-亞健康-疾病三者之間是互相轉化的。人長期處于應激狀態,神經、心臟、消化、免疫、內分泌等系統都會發生損害,出現亞健康,如果不及時控制就轉化為疾病。下面就從心理和生理兩個方面來談談如何防范亞健康。
■心理減壓
培養讀書的好習慣,為生活減壓;把握機遇,避開風險,既積極進取又要知足常樂;樂觀豁達,不過于追求完美,給自己和他人過大壓力;善于與他人合作,創造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;有節奏的生活、工作,勞逸結合;壓力太大時及時尋求援助;培養一種興趣,學習一兩種放松的技巧,如太極、聽音樂等。牢記四個最好:最好的醫生是自己,最好的藥物是時間,最好的運動是散步,最好的心情是寧靜。
■生理解壓
合理調整飲食,三餐營養合理搭配,不要不吃早餐。少吃油膩及不易消化的食品,減少甜食和鈉鹽的攝入。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、豆制品等食物。
適量運動,堅持體育鍛煉,每周不少于3次有氧運動,每次不少于30分鐘。
適度休息,定期體檢,20歲以上者要每2到3年做一次,30到45歲人群每年一次,45歲以上人群每年兩次。但要盡量避免傷害性檢查。
此外,還要積極治療高血壓、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原發病。出現心絞痛或心律失常時要認真醫治。
疲勞不同休息也不同
因為產生疲勞的性質不同,所以消除疲勞的方式也該不同,否則不僅不見效,還可能使疲勞加重。
體力疲勞:主要表現為四肢乏力、肌肉酸疼,但精神尚好。產生體力疲勞的原因是代謝產物在血液里堆積過多,使肌肉不能繼續進行有效的活動,信息傳到中樞神經,人就產生了疲勞感。消除體力疲勞的最佳方法是睡眠,臨睡前洗一個熱水澡或用熱水泡泡腳,這樣更易入睡。一般較輕度的疲勞,坐一會或躺一會兒即可消除,如再配合保健按摩,效果則更好。
腦力疲勞:因長時間用腦,引起腦的血液和氧氣供應不足而使大腦出現疲勞感,主要表現為頭暈腦漲、食欲不振、記憶力下降、注意力不能集中等。消除腦力疲勞的最好方法是適當參加一些體育活動,如打打球、做做操、散散步等。但活動的強度不宜過大,時間不宜過長。大腦在運動中得到放松,消除疲勞。
心理疲勞:這是因為心理受到劣性精神刺激而引起的一種消極心理,主要表現為精神焦慮、情緒抑郁、意志消沉等。